新能源发电项目正在成为“香饽饽”。不仅新能源企业不断扩大产能,传统能源企业也在向这个领域转型发力。
近日,华银电力、吉电股份、粤电力A等多家火电公司宣布,将建设风力和光伏等新能源发电项目。
火电企业纷纷发力新能源发电项目并不意外。一方面,今年以来,由于煤价高企,电企因成本过高而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双碳”目标下,能源供给结构不断调整,加大风力、光伏发电比例已是大势所趋。
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双碳”背景下,能源结构转型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火电比例降低、新能源比重提升。因此,传统能源企业都在积极转型布局新能源赛道,以此来应对碳达峰之后的传统能源市场萎缩。
火电企业加速转型
11月8日晚,华银电力披露的增发预案显示,公司拟采取询价方式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不超过2.5亿股公司股份,募资不超过1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投资“醴陵明月风电场项目”“醴陵泗汾镇鸭塘50MW复合光伏发项目”等7个光伏和风力发电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对此,华银电力表示,公司可充分利用湖南优质太阳能资源和风场资源,抓住新能源发电发展机遇,提升新能源发电业务占比,优化电源结构,拓展新的业务发展空间,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
受此消息刺激,11月9日华银电力涨停,11月10日涨幅亦高达8.64%。
吉电股份也在同一天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新能源发展战略,为调整公司产业结构,提升清洁能源比重,公司全资子公司——安徽吉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所属合肥吉昭新能源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安徽、河北、河南、山西、江西、湖南等6个省份的户用分布式光伏项目,该工程总投资32.87亿元。
粤电力A发布公告称,拟投171亿元建设粤电阳江青洲一、青洲二海上风电项目,项目建设规模合计100万千瓦。
不难发现,新能源发电项目正在成为传统能源企业转型的主要方向。
2021年对于火电企业来说颇为艰难,由于煤炭价格一路上涨,导致火电厂成本高企,不少企业陷入亏损。
以华银电力为例,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7.6亿元,同比增长19.3%;实现归母净利润-8.9亿元,上年同期为-653.8万元,亏损扩大。
对此,华银电力表示,由于以火力发电业务为主营业务,期内发电燃煤价格同比大幅上涨,虽然营业收入因电量增加同比增长16.24%,但营业成本因燃料成本增加而同比增长64.04%,营业成本的同比增长额较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长额高出8.59亿元,导致公司大幅增亏。
无论是为了解决自身发展困境,还是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火电企业转型都迫在眉睫。
值得一提的是,10月底,内蒙古大唐托克托200万千瓦新能源外送项目在呼和浩特市开工,这意味着世界在役最大火力发电厂正式由传统的火力发电向风、光、火多能互补转型,这也将引导火电行业加快新能源发电转型步伐。
胡麒牧表示,今年的煤炭和天然气供应缺口以及飙涨的大宗商品价格,让市场进一步认识到,目前新能源产业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产能都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低碳发展的需求,未来,国家在政策层面会加大扶持力度,巨大的市场需求也会持续吸引投资进入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发电项目成“香饽饽”
今年以来,在“双碳”目标下,相关配套政策不断出台,能源供给结构加速转型,传统发电公司更是不得不加快脚步。
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
事实上,今年以来,非化石能源装机增长势头已经非常强劲。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1年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预计2021年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1.2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47.3%,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及比重预计将首超煤电。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新能源发电板块总营业收入1346.88亿元,同比增长21.94%;净利润224.83亿元,同比增长22.99%。
中泰证券研究报告提到,政策助力清洁能源发电板块持续向好,近年来风电光伏都保持较高增速,未来在我国能源供给结构改革的要求下,清洁能源发电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