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21时32分,辽宁红沿河核电站5号机组完成168小时试运行试验,正式具备商运条件,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增至51台。根据测算,1-5号机组全部投产,年上网电量可达375亿度,环保效益相当于等效减少标煤消耗约113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120万吨。
作为东北首个核电站以及最大的电力能源投资项目,红沿河核电站分一、二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采用CPR1000核电技术,建设四台百万千瓦级机组,已于2016年全部建成发电;二期工程5、6号机组采用ACPR1000核电技术,于2015年开工建设,计划分别于今年下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建成发电,目前6号机组正在进行热态功能试验。截至2020年底,红沿河核电项目已累计投资815.49亿元,设备国产化率超过80%,机组运行保持稳定,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廖伟明介绍,红沿河核电5、6号机组的设计、建设吸取了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配备了非能动应急高位冷却水源系统等三大非能动系统,实施了二次侧临时补水、移动式应急电源等11项技术改进,具备三代核电主要技术特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使用国产核电站数字化控制系统——和睦系统,拓展了国产设备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应用。“在机组调试过程中,这些功能得到了充分验证,确保机组安全标准进一步提高。”
廖伟明表示,工程建设中,红沿河核电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原则,持续提升国产化水平。5号机组自开工以来,一直保持零重伤、零火灾等工业安全“七个零”,连续4年获得核电工程安质环标准化及国际标杆评估“双八级”,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据了解,自1号机组2013年投产发电以来,红沿河核电从未发生影响反应堆安全和环境的运行事件,运行业绩稳步提高。根据世界核电权威统计数据,红沿河核电一期4台运行机组2020年有36项核心指标达国际卓越值,占比达75%;1、3号机组在美国核电运营协会(INPO)对世界核电机组的综合评比中并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