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研发海洋地震拖缆采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日期:2021-02-05  作者:
 1月29日,由中国海油旗下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油服”)自主研发的“海亮”拖缆采集装备(下称“海亮”)和“海途”拖缆综合导航系统(下称“海途”),打破作业深度、道间距等技术限制,顺利完成海上三维地震采集作业,填补了国内装备技术空白。地震资料品质满足行业标准,灵敏度、稳定性和一致性优于国外主流设备,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海洋地震拖缆采集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找油找气,物探先行,在广袤的大海深处寻找油气资源最直接的方法是进行地震勘探,将人工激发的地震波穿过海水进入地层,从各岩石层反射回不同特性的反射波,被物探船采集装备记录并通过高性能计算机处理、分析、判断地质情况,进而寻找可能含有油气构造的过程。
 
“如果把地震勘探比作医院CT检查,采集装备就好比一部对海底地层进行扫描的巨型CT机,封装在电缆内部用于检测地震波的检波器就像高度灵敏的探测器,负责指挥和控制地震作业的综合导航系统就像物探船的‘大脑中枢’。”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项目负责人黄龙君表示,不同的是,CT检查寻找的是“病灶”,地震勘探寻找的是“宝藏”。
 
目前,“海亮”已突破进口设备22米作业水深的沉放深度限制,可不限水深实施深拖,能有效削弱干扰波的影响。“海亮”还形成了3.125米、6.25米、12.5米等多种道间距系列产品,大幅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可精细刻画海底复杂地质构造。
 
作为“海亮”的“眼睛”,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检波器一致性指标高于进口设备15%,让这双“火眼金睛”能看到更加清晰的地层“秘密”。“海途”的研发成功,则宣告了中国拖缆综合导航系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它的出现,为地震采集装备装上了“最强大脑”,在茫茫大海上,地震采集作业炮点预测和检波器可以实现精准定位。预测精度小于0.3米,实时坐标解算精度小于3米,与进口同类技术水平相当。
 
据统计,自主研发海洋地震固体拖缆采集装备技术已累计完成超过4000公里二维、500平方公里三维地震采集商业作业,并实现产品定型及产业化生产,具备研发、制造、服务的全产业链能力,建立了完整的产业化制造体系。其中,“海亮”水下固体电缆年制造能力达100公里,检波器年制造能力达10万支。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底部二维码

地址:辽宁省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大路16号甲  电话:024- 25801520  传真:024-25801522  版权所有:沈阳水泵研究所 2005-2024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辽ICP备06007912号-1  沈阳网站建设:思勤传媒提供全程网络策划